2020级新闻
  1. 2024级高一 [匡河校区]
  2. 2024级高一 [运河校区]
  3. 2023级新闻 [高二年级]
  4. 2022级新闻 [高三年级]
  5. 2021级新闻
  6. 2020级新闻
  7. 2019级新闻
  8. 2018级新闻

    高一年级:“蓝青工程”汇报课评课稿

    发布人:gaoyee     发布部门: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4-04-01 23:30:20      点击率:2094 【打印文章】

    “蓝青工程”汇报课评课稿

    ——历史必修二第9课《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》

    方海霞

     

        朱孟雅作为一名从教不到三年的岗位新兵,勤学肯问,尤其是在拜何劲松为师傅的这大半年来,模仿借鉴,专业成长突飞猛进。为了上好“蓝青工程”的徒弟汇报课,自接到通知以后,就精心准备,查找资料,与师傅多次切磋,反复修改。今天展示的这一节课,从整体来评价,算得上是一节好课,基本适合高中教学的要求。从落实新课改理念来看,教师的讲课面向全体学生,起了导师的作用;学生的参与积极广泛,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表现充分。结构方面也比较紧凑,时间控制比较合理,没有拖堂。从教学目标来看,实现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。具体评述如下:
        一、细化教学目标
        根据学校要求,认真落实基础课程校本化,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,以及必修2经济史概念多、内容较难的特点,朱孟雅将教学目标分解得全面具体,切合学情。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: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;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;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,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,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、相互渗透,既有知识的传承、能力的提升,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。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,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,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,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,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教学落实较好。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,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,“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”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。
        值得商榷之处: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,可是对于这一目标的落实不够清晰突出。
        二、优化教学过程
        首先,导入精彩。借用了视频《复兴之路》,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。
        值得商榷之处:老师接着又从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起,这一点很不错,可以温故而知新。但对于已有视频导入的情况,就是多赘。

        其次,从教学设计的思路来看,整个过程比较流畅。用情景剧分解重点知识“自然经济瓦解及其影响”,生动有趣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,较色分工合理,语言举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,会意处笑声掌声不断,效果显著。将落满灰尘的“故纸堆”历史,以全新的情景展现,这是新课程的要求。教学内容准确。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,内容正确、准确、重视知识的形成、巩固、深化和应用。教学编排合理,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。重难点得当突破,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。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,非常贴切地解决了本课学习的相关问题,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。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,贴近学生生活。

        第三,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。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,通过活动创设宽松、民主、自然、和谐的课堂气氛,这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,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参与,能关注到所有学生。充分运用地图、图片和图示,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和解释力,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讲的兴趣。用PPT演示也说明老师对于这节课比较用心,这一点是要求提倡的,毕竟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有指出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,积极利用多媒体的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。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,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,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,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。

        值得商榷之处:课件数量太多,内容较繁杂,听课者目不暇接顾此失彼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次之分。

        第四,教学基本功较扎实。能够驾驭课堂,在有限的时间内,把容量很大的主干知识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完成,从这一方面讲是很不错的。能够根据需要整合教材,这也很难得。从教态上来看,阳光干练,肢体语言比较丰富。语言优雅,语速适中,这对于教学来说是不错的。

        第五,教材处理得当。评析教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,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,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。从朱孟雅课堂的讲解可以看得出,她对于教材是比较熟悉的,对于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很不错。以此看出仅拥有三年教学经验的新教师,难能可贵。

        第六,教学效果显著。有学者说,“一堂好课,不是教师出彩,而是学生出彩”。作为老师能把教学目标所适合的东西交给学生,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,如编演情景剧、对史学争鸣的讨论发言等,比较恰如其分,这应该算是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。

        值得商榷之处: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,活跃了课堂气氛。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,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,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,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,课堂可能会更和谐,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。

        三、强化校本作业

        为了掌握所学知识,加强训练,注重总结是非常重要的。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,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,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、概念和观点的掌握,提高概括、比较、分析问题的能力,是十分重要的。本节课,朱孟雅在学习过程中,设置了较有难度的两道探究题,还有一道分析辩论题“洋务运动利大还是弊大?”,本课小结后设置了三道难易适中的选择题。通过适度的作业训练,对本课的重点知识、重点内容、重要结论、重要线索、典型题目、解题规律方法予以总结,从而使掌握的知识得到了升华。

【打印文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