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人:gaoyee 发布部门: 发布时间:2014-03-28 10:23:40 点击率:1740 【打印文章】
《行星的运动》是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一节,该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:科学史料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。同时,对本章的教学起着引领性的作用,又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起一个铺垫性的作用。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:知识容量少,但包含的科学史料十分丰富。因此,本节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、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。让学生在科学家关于天体运动问题研究的历史中,感悟科学家求真、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。对于第一部分的讲解,我采用的是: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,查找有关描述天体运动的历史资料,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。第二部分是本节的重点,它有三大定律,第三定律又是其中的难点。因此,第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,而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们有个理性的认识。
下面,就这次的汇报课,我做以下反思:
一、目标的达成度
在感性认识方面,科学史料的趣味性不是特别好,部分学生的兴趣没有调动起来。原因:1、关于物理学史方面的书籍阅读的量比较少,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;2、教学经验不足,无法在课堂上侃侃而谈;3、准备还是不充分。在理性认识方面,没有将两部分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,没有在排列顺序上进行处理,应该向学生说明,这样排列的原因是什么。
二、教学设计
我个人认为整体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,其中让学生上台展示的环节可以说是一个亮点,但是,由于学生准备的不是特别充分,而且紧张的气氛也导致展示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;在后期的教学中,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生互动这个环节。
三、重难点突破
本节的重点是开普勒三大定律,难点是三大定律中的第三定律,在内容的讲解上没有问题。在第一定律的理解上,我采用让学生上台演示绘画椭圆,让学生亲身感受椭圆的特点,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行星运动的轨道特征的理解。在第二定律的理解上,将文字转化成图像,更加形象化;同时,在数学推导上展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特点,使之具体化,同时也是一个对定律的简单应用。在第三定律中,难点是k值的处理,采用的是表格显示数据,将繁杂的文字数据化,更容易理解。
四、改进措施
1、在自身素质上进一步加强2、在科学史的讲解上,多阅读,增加趣味性3、教材的处理和设计上加强优化4、在教学的细节上要进一步完善5、以后的教学中要在小结部分进一步提炼,从而起到升华的作用。6、多听课,尤其是老教师的课。